寸氏家谱
云南腾冲《寸氏家谱》始修于明朝嘉靖九年(公元1530年),自四世祖寸定起,十世祖寸澹、十二世祖寸云生,字 卧山,曾于乾隆二十七年( 1762 年)修《寸氏宗谱》,十八代孙寸开泰都先后主持修建过宗谱。寸氏十八代寸开泰( 1863 ~ 1925 年)清光绪乙未进士,寸庆排名较好子寸通之后裔(由和顺迁居洞坪村) ,官至刑部主事。他主持修订的《腾冲寸氏家谱》可以说是对寸氏宗族近百年历史作出的相对较大贡献,对寸氏宗族 600 年的历史起到了能寻根溯源,承前启后,有谱可查,有史可考的重要功用,同时为地方志的撰写提供了翔实的材料。
民国六年( 1917 年) ,寸开泰主修、阖族重修的《腾冲寸氏宗谱》,为腾越道尹由人龙题签,距今已 84 年。
现存(清)寸氏家谱,寸开泰编修,清朝光绪年间腾越堂木刻活字印本。被收藏在云南省腾冲县博物馆、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和顺镇寸家大祠堂。
云南寸氏源于古爨族,出自汉朝末期云南爨族政权贵族,属于汉化改姓为氏。 该支寸氏族人,原先住在滇东曲靖到川西南的巴县一带,他们分两次先后来到滇西的腾冲一带。在隋、唐时期,其寸氏的祖先是滇东曲靖一带的爨氏族人。
唐朝时期,云南保山一带有民众造反,爨氏政权便派出军队到保山地区镇压,其军中即有一些爨氏族人,到了云南腾冲保山地区后,这部分爨氏族人就没再回去,而是留居当地生息繁衍,这就是来腾冲较好早的寸氏族人。
自宋朝以后,爨氏一族中有人确觉自己的姓氏笔划实在太以繁琐,便以简代繁,取近谐音之字改为寸氏,世代相传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