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。
我们现时每昼夜为24小时,而在古时则为12个时辰。三更指的是几点,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,人们将中西时点,分别称为“大时”和“小时”。
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“大时”忘淡,而“小时”沿用至今。古时的时(大时)不以一二三四来算,而用子丑寅卯作标,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,以为易记,具体划分如下:
时辰北京时间属相别名和描述子时23:00-00:59鼠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,鼠在这时间较好活跃。丑时01:00-02:59牛鸡鸣,又名荒鸡,牛在这时候咀嚼白天没消化的食物。
扩展资料:
三更,古代时间名词。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 或 一百刻,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,每十刻一段,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,称为五更。
三更指的是深夜的时段,大约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这段时间。在传统文化中,一夜被分为三更和五更,三更是排名较好个时辰,也就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。不同地区和文化可能有不同的定义,但一般都是指晚上比较晚的时候,人们已经进入梦乡而大多数商业和服务行业均已关门,熬夜的人或提供夜间服务的行业除外。
三更就是夜里11点到凌晨1点
一夜等分为五更,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,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,一更指七时至九时,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,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,四更指一时至三时,五更指三时至五时.
当天23:00到排名较好天1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