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时称:束发、成童或志学 男子15岁左右称“束发”或“成童”,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。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束发而就大学,学大艺焉,履大节焉。古代男孩将头发由两髻(总角)束成一髻叫做“束发”,束发表示已到少年期,故又叫“成童”。15到20岁为舞象之年“舞象”又是成童的代名词。原本是古武舞名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成童,舞象,学射御。”
《疏》曰:“成童,谓十五以上;舞象,谓舞武也。熊氏云:‘谓用干戈之小舞也。’”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
在古代十几岁男孩有三种叫法
1、幼学是指十岁的小孩,一般是指初入学的学童。大部分用来称男孩,但是女孩也是可以用的。
2、在孩子13~15岁的时候被称之为舞勺之年。是指古代儿童学文舞。
3、在孩子15~20岁的时候被称之为舞象之年。是成童的代名词,原本是古武舞名。
现在的12岁前称呼为儿童,12岁至14岁为少年,14岁至18岁为青少年。
尕娃,拼音gǎ wá,西北方言,从字面上理解,尕可以解释做 “小” ,娃即是小孩子,娃娃的意思。西北的方言中,称三岁到十几岁的男孩叫尕娃,显得很亲切。
解释
西北方言,单从字面上理解,尕可以解释做 “小” ,娃即是小孩子,娃娃的意思。西北方言中,称三岁到十几岁的男孩叫尕娃,显得很亲切。
年轻人叫弟弟或帅哥,熟人直接喊名字
一般而言,12岁以下叫少年,12到14叫青少年,14以上叫青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