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公吕尙,历经过殷商的武乙、文丁、帝乙、辛纣和周文王、武王、成王,康王等朝代;曾亲身服务於殷帝乙、纣王及周文王等六位君王。是一个古往今来,家喻户晓,人人皆知的历史名人,在历代典藉史记中都占有公认的地位,可以说不但是中國历史上,而且亦是世界历史上*的。是先秦时期一个大军亊谋略家,集儒、道、法、兵、纵横诸家,各派皆争太公为本家人物,奉为“百家宗师”、“韬略鼻祖”、“大智大勇,独往独来”的英雄;
太公吕尚仙逝於周康王六年(公元前1014)十月二十日,葬於周。齐人哀思其德,逐葬衣冠于齐,冢髙二十八米、南北长五十米、東西宽五十米。唐开元十九年,又置先师太公庙,录太公之后者,凡四十八姓。肅宗上元元年庚子追谥封其太公望吕尚为“昭列武成王”。太公吕尚先入赘马氏,后娶灵陽氏,名“崇极”。传说太公吕尚生有十三子,一女名邑姜(又曰林隐),为周武王皇后。
齐太公吕氏以“父薨子继”法规来继承君位,吕尚死后,齐君位由嫡長子吕汲继承,就是丁公。丁公名讳汲,是太公吕尚長子,为周成王、康王时顾名大臣。
汲公为齐國排名较好代君,治政约四十一年。卒谥号丁公。娶钧陈氏,名黄梁,生三子,长讳季子、次讳得、三讳虎。丁公汲逝世后,由次子吕得继位, 就是乙公 。
骆公子是太公呂尚次子,賜封到骆地,为骆姓始祖。
邑姜是太公吕尙之女,为周王正妃。传说她孕成王时“立不跛,坐不斜,笑不喧,独处不倨,虽怒不罯”。辅佐成王治國有功,后人塑像於太原晋祠中供祀。
乙公是吕汲次子,名讳得、号叔乙,为呂氏齐國排名较好代君(约公元前1037/985),在位五十六年。叔乙秉承太公、丁公遗志,充分发展齐國的经济,增强國防力量,使齐国欣欣向荣。吕得死后,谥乙公。娶再相氏,名曰闩月巢陽,生子名讳慈毌,就是癸公。
季子是呂汲长子,本可以继承齐國君位,因出于季子公心胸宽怀,与世无争的秉性, 看透红尘,僧恨厌倦人世间的争纷;或是惧怕相互倾轨,争权夺利,兄弟反目成仇,骨肉相残,承受不住杀庶逐弟之罪名。故他把继承君位的机会主动让给弟弟叔乙,自己到一亇曰“崔”的地方去採食,过一种贫民百姓的田园生活。《唐世系表》中云:丁公汲子,名季子,让国叔乙,採食于崔,逐为崔氏,为崔姓始祖。
虎是丁公吕汲幼子,不在君位,赐为穆公,封于章国,为章姓始祖,后裔兴旺。
癸公,是乙公吕得子,名讳慈毌,为呂氏齐囯排名较好代君(约公元前985/954)。在位约三十一年,辛谥癸公。娶神皇氏,名曰作新,生三子,長讳不辰(哀公)、次讳静(胡公)、幼讳山(献公)。由长子不辰继位,就是为哀公。
哀公:是癸公慈母長子,名讳不辰,呂氏齐囯排名较好代君(约公元前953/912)。在位四十一年,卒谥哀公。在位时因与纪候有卻(纪国为姜姓封国在今山东寿光县南),纪候在周孝王面前说了许多哀公的坏话。周孝王信之,故废烹。后立其弟静为齐君,是为胡公。
胡公是癸公慈母次子,名讳静,吕氏齐國排名较好代君(约公元前912/859)。在位五十三年,卒谥胡公。胡公五十三年齐國迁都於蒲姑(今山東博兴東北),时小弟“山”怨恨胡公,逐与私党营丘人弑杀胡公静,自立为君,是为献公。
献公;是癸公慈母三子,名讳山,为呂氏齐國排名较好代君(约公元前859/850)。在位约十年,卒谥献公。献公元年,将國都迁回营邱临淄,即驱逐胡公子出齐。献公驾崩,甴子寿立,是为武公。
武公是献公吕山子,名讳寿,吕氏齐國排名较好代君(约公元前850/825)。在位二十六年,卒谥武公。时逢周厉王施行暴政,犬戍人攻杀鎬京。武公九年(公元前842)厉王被迫逃於彘(今山西霍县東北)、武公十年周厉王死于彘,周朝无天子,大臣摄政,史称“共和行政”,是中國历史记年载亊的始元。寿公薨,由子吕无忌即位,是为厉公。
齐国是吕氏的政权。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,被周天子封为侯爵,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,疆域为今山东省大部。其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,煮盐垦田,富甲一方,传至齐桓公时,成为春秋五霸之首,后为田氏取代,仍沿用齐国名号,世称“田齐”,于前221年为秦所灭。
姜齐(前1044年-前386年):古代齐国的别名,因姜太公被封于齐地而得名,与后来的田齐作区别。姜姓齐国,是春秋时代的一个重要诸侯国,首封国君是姜子牙。,姜齐败亡,姜子牙必须负责,理由有二:首先政令导致家族内部互相攻杀,内部不和导致姜氏人口减少,族弱;其次是政令导致野心家诞生,慢慢势力大过王族,臣强。王族弱而大臣强,较好终失国。
周武王封吕尚于营丘,国名为齐。因国君为姜姓,故又称为姜姓齐国, 史称姜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