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大名小磨香油 地理标志产品
大名县小磨香油早在清代光绪四年(1878年)开始出现,排名较好家是南关回民杨殿魁家,他由作秦行生意改为磨香油。
2.郭八火烧
“郭八火烧”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创业人郭致忠,祖籍大名城西大韩道村,曾到北京(原叫顺天府)学艺。清光绪二十一年,即一八八七年回到大名,在县城开业,经营火烧。因他从顺天府学艺而来,堂号首取“天”字,并希望买卖兴隆,又取“兴”字,故立店铺字号为“天兴火烧铺”。
3.二毛烧鸡
“二毛烧鸡”创业于一八○九年前后。因排名较好代开业人社会 地位低下,没有人叫他真实姓名,直呼他的浑号“二毛”。于是,他煮的烧鸡也就称为“二毛烧鸡”了。相传当时文武科选时的应试才子府道官长,及富商大贾,都 喜欢吃他的烧鸡,吃后赞不绝口。从此,“二毛烧鸡”名声越传越远,名气越来越大。
4.大名五百居香肠
产于河北大名。 系以新鲜猪大腿肉、肋肉、臀部肉、腰肉为主料,大多为瘦肉;肠衣为漂洗洁净无暇的猪肠衣;辅料有石落子、砂仁、香精、精盐、砂糖、纯高梁酒及陈年酱油等。先将肉料洗净去血,切成肉丁,加以各种佐料及调料,搅拌均匀,放置3小时左右,待料味入肉后再灌肠。
5.大名草编
大名县的草编,以天然、优质的小麦莛秆等天然原料,经过精心选料、拔莛、浸泡、掐辫等十几道复杂的工序编织而成的。经技术人员的巧妙设计和工人的精心加工,编制出洁白、柔韧、光亮的各种草帽、草蓝、草盒、草垫、地席、茶垫等。
6.孙甘店花生
孙甘店乡位于大名县城东南17千米,面积63.6平方千米,人口3.40万,辖南石冲村等22个行政村。孙甘店乡属于沙质土壤,适宜花生种植,因此这里花生资源丰富。孙甘店乡利用花生资源优势,从花生加工为切入点,办起了烤花生厂,吸纳村里的劳动力,使全乡经济有了很大增长。
7.芝麻焦烧饼
芝麻焦烧饼为大名县风味食品之一,已有百年之久。芝麻焦烧饼为圆饼形,两面沾有芝麻,有咸、甜之分,现今为了满足不同口味消费者的需求,开发、研制了豆沙、枣泥等系列加馅产品。其特点是:入口香脆,落口回香,焦而不硬,香而不腻,为老少皆宜和馈赠亲友物美价廉之食品。芝麻焦烧饼的制做原为吊炉烘烤,现多为烤炉烘制。
8.大名花生
大名花生生产规模52万亩,总产量 130000吨,总产值2.6亿元,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3%,利税1200万元,覆盖的农户总数达70000户,加工企业达6家,成规模的运输组织达 20个,运输从业人员3500多人,已注册的花生商标有名龙牌、乐花牌、大名府牌等品牌。
9.羊肉卤馓
羊肉卤馓(本地回族念sá),是大名县回族传统早餐食品。它是将熬稠的油浓“麦仁”浇上羊肉卤,泡入馒头或火烧,吃时浓香,肉味不错。每年秋季开卖,入夏停。
10.胡家湾黄瓜
胡家湾黄瓜:产于胡家湾村,其每个叶腋花序多结3枚,因别称“叶里仨”。产品色泽翠绿,粗细均匀,皮薄肉嫩,周身带刺,清脆可口。该瓜早于明万历年间自山东汶漳县引种而来,距今已达400余年。
1、芝麻焦烧饼:是大名县风味食品之一,已有百年之久。芝麻焦烧饼为圆饼形,两面沾有芝麻,有咸、甜之分。
2、大名五百居香肠: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的汉族名小吃,邯郸市八大地方风味美食之一。此菜起源于道光元年。成品色泽纯正,肠条饱满,粗细均匀,肥瘦适宜,香味醇厚,甜咸兼具,软滑利口,食之不腻,且耐久存。
3、大名府小磨香油: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排名较好食品,中华较好,源于清代光绪四年开始出现,如今大名小磨香油全国闻名,飘香华夏。
4、羊肉卤馓:是大名县回族传统早餐食品,是将熬稠的油浓麦仁浇上羊肉卤,泡入馒头或火烧,吃时浓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