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国藩是中国清朝末年的名将和政治家,也是一位学者,他在家族内修建了一座大宅叫做“三省堂”,取名寓意督促子孙勤于自省,三省即指每日早晚昏省(检讨当天的所作所为)、半月青省(检讨近期的行为)和月终大省(检讨当月的所作所为)。这座宅院是曾氏家族的中心,也是曾国藩主持家族事务和教育子弟的地方,可以说是曾氏家族文化和家风的象征之一。
后来,由于曾国藩及其子孙在政治、学术、军事等领域上的杰出贡献,使得“三省堂”逐渐成为曾家家风的代表和曾国藩思想的象征,被后人广泛传颂和推崇。因此,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,“三省堂”不仅是曾氏家族曾国藩晚年的居所,也是其家族教育和思想体系的重要标志,具有极高的历史、文化和价值意义。
“三省堂”即由此得名。
武城堂 曾氏源出姒姓。夏帝少康封小儿子曲烈于鄫(在山东省苍山县西北)建立鄫国,历夏、商、周三代,公元前567年被莒国灭掉,太子巫逃往鲁国,后称之武城,即今济宁之嘉祥县境。“鄫”去邑(阝)为曾,称为曾氏。曾巫的孙子曾点,字暂,是孔子贤弟子曾暂儿子曾参传孔子之学,被后世儒家奉为“宗圣”。武城即为曾姓的远祖发祥之地,“武城堂”名本源此。 追远堂 取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(今山东省费县)人曾参“慎终追远”之意